1)第176章 踪影_女帝工作日常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次日,秦桑洛领着詹锦拜见姬羌。

  这位今春同孙继宗、陶广义一起进保和殿参加殿试的年轻进士,入仕之后,和雍州的孙继宗、陶广义一样,几经凶险与波折。

  刀剑无情,洪水与瘟疫亦无情。

  在姬羌印象中,詹锦肤白文弱,短短三个月过去,他变的又黑又壮,和从前清秀的读书人形象丝毫不搭边。

  据秦桑洛言,此次若非神医的药方来的及时,詹锦恐怕凶多吉少。疫症散去,太医说他身子虚,要多吃饭。

  打那儿起,他每顿饭至少三碗起,吃饱喝足就去河堤溜达,一个多月过去,人不仅胖了十几斤,身子骨儿也壮许多。

  秦桑洛话里话外都在向姬羌推举这位新科进士,显然,十分看好他。

  姬羌只问詹锦一个问题:“凭卿对此次瘟疫,有何感悟?”

  詹锦低垂的眼眸眨了眨,没有长篇大论,没有悲情渲染,只低低回了个“活着真好”。

  这是只有死里逃生之人才会说的话。

  姬羌觉得火候已至,命尚六珈宣旨。

  詹锦,水部都水监门下一个从五品员外郎,眨眼被提为正四品江夏郡守。

  姬羌特意观了詹锦的反应,除了惊讶、意外,并无不悦。

  显然,他并不留恋京都。

  姬羌对詹锦的反应很是满意。见他谢恩后并未告退,便请他直言,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,詹锦问的是孙继宗、陶广义的近况。

  当初,保和殿一别,他们虽互相留了联络方式,奈何山高路远,雍州又逢战乱,他一封书信去了两个月,犹如石沉大海。

  书信是他染了瘟疫时所写,生死关头,除了父母亲人,他最想问候的便是当初领着他“过关斩将”,成功入陛下青眼的两位忠肝义胆的才子。

  也没写什么,就是简单的几句问候。

  姬羌对詹锦刮目相看,亦怅然:“莫愁前路无知己,天下谁人不识君。”

  “前些日子,朕收到孙继宗的折子,结尾处,他亦向朕打听你的近况。”

  詹锦抬头,眸中充满欣喜,“既如此,臣便放心了。”

  秦桑洛、詹锦双双退去,姬羌走到窗前,窗外阳光正好。

  “陛下您瞧,今儿天晴的多好。”

  “是呀是呀,院子里的积水都干了。”

  “再有几个晴日,雨季就过去了。”

  “我们很快就能返京了。”

  是啊,马上就能返京了。

  可是,国师究竟在哪里?

  姬羌在心中默默地道。

  ……

  日子一晃而过,眨眼又三天。

  商芄已经痊愈,脸色不仅稍稍有了润色,食量也增添不少。

  姬羌十分欣慰。

  老天终于开始睁眼,晴的日子居多,阴雨天渐少。

  染疫的河工已经痊愈,染疫的村民也只剩数人,转天就能大好。

  一切似乎都在朝好的方向回转。

  江南这场水患毁坏的房屋、农田无数,朝廷前前后后调拨米粮一百万石,灾后重建用银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qu7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