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74章 人才难得_华娱从1998开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陈新明走了之后,林东峻又坐在包厢里沉思了片刻。

  他也知道为什么陈新明劝他等《吕得水》上映之后再准备新片,这里面既是他希望林东峻能稍微缓一缓,多打磨打磨作品,不要着急,有才华成名的机会是很多的,不必心急。当然也有其他的一些原因。

  重点在《吕得水》这部片子上。

  这部《吕得水》寄托了不少人的期待。

  对林东峻而言,这是他的第一部片子,他能不能在圈子里站稳就看这一炮了。不过有了系统的肯定,他倒是一副稳坐钓鱼台的姿势。

  对韩三评来说,北影厂是投资人之一,这部电影也是打着“青年电影工程”的名号进行的,整个项目至今没有丝毫起色,上映的三部片子不管是口碑还是票房都扑了,这部片子或许能打一个翻身仗,所以他才在后面为发行出力……

  对陈新明来说,也是这样。他是这部片子的制作人之一,这部片子最终能拍出来离不开他的功劳。

  而他此时面对的困境急需这部片子为自己增光添彩。

  是的,这事还要扯到北影厂和中影公司合并这件事上。几家公司合并为中影集团之后,里面的位置一个萝卜一个坑,很多人现在打破了脑袋往里面钻营,没点背景的只能靠边站。

  陈新明也准备靠这部《吕得水》搏一把。

  北影厂以及其他国营电影厂的没落明眼人都看的出来,谁也不想陪着这些腐朽的大船一起沉没,此时如何为自己捞到一块救生板是很多厂里员工的当务之急……

  陈新明也想在一切还没有定下来之前为自己在中影某个职位,当然也有其他的出路,比如下海自己创业。不过这不是他的首选,所以对林东峻的招揽也只是作为备选。

  林东峻也明白他的顾虑,才华能力是人的特质的一部分,胆识见识也是另外一部分,能充分具备两种特质的人并不多。而通过林东峻的观察,陈新明只具备了前者。当然,用到合适的位置也是一员人才。

  不过林东峻知道身边就有一位具备两种特质的大将之材——北影厂曾经的明星员工于东,这人也是林东峻的师兄,而且他还认识。

  于东71年生人,94年从北电管理系毕业,然后被分配到北影厂,当个小发行员,当时全国有50万个这样的一线发行员。

  于东很拼,背着拷贝请全国的电影院经理喝酒,硬生生喝出了好业绩,然后得到了韩三评的赏识,二十六岁就成了北影厂最年轻的副科长。

  然后到了今年,北影厂和中影合并,于东副科长的职位“被撸掉了”!

  眼看着比自己低几届的小师弟成了自己的领导,于东坐不住了。

  他今年离开了北影厂,拿了3万,借款27万,用这笔钱开了家公司,就是博纳文化,专门负责电影发行。

  名副其实的“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qu7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