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五十二章 挑战列车的马车队_与南宋同行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王德发主家也没有闲着,他正在忙活建起世界上第一条铁路。

  其实早在秦朝的始皇时代,这个民族就有使用“铁路”的历史。

  当然,秦始皇时期的“铁路”不是铁铸造的,而是用木材铺设的。

  那时用来做轨道的木材质地坚硬,还经过防腐处理,至今尚保存完好。

  不过枕木已经腐朽不堪,显然没有经过防腐处理,材质也不如轨道坚硬,但还可以看出其大致模样。

  这条“铁道”路基夯筑得非常结实,枕木就铺设在路基上。

  枕木的材质比较软,不仅是为了减少工程量,也不仅仅为了广泛地开辟木材来源,而是有意识地选择的。

  比较软的枕木可以和夯筑得非常坚硬的路基密切结合,从而使轨道平稳,车子在上面可以快速平稳地行驶。

  凡是在现代铁路的枕木上走过的人都明白:两根枕木之间的距离和人们的步子很不合适,一次跨一根显得步子太小,跨两根又太大,在枕木上走路既慢又很不习惯。

  这主要是因为,它早先的距离是为了适合马的脚步。

  这一点在1825年英国出现的马拉铁轨上体现出过。

  事实上,秦始皇的“铁路”,枕木之间的距离也竟然正好和马的步子合拍!

  一切都不是巧合而是因为要符合常识。

  马匹一旦拉车到了轨道上,就不由自主地发生“自激振荡”,不能不飞快奔跑,几乎无法停下来。

  由此可见,秦朝不会莫明其妙搞个什么“车同轨”的iso认证,一定是有它常识上的需求。

  也许这才是真正的驰道,车同轨,是方便秦军迅速到达各地。

  流求式四轮大马车也有一定的标准要求,从打造第一架马车开始,就规定了马车的轴距和车轮大小------凡是不合尺寸的,无法使用流求配件。

  王德发主家利用现在非常成熟的锅驼机技术,专门设计了一辆铁路蒸汽机车,它的锅炉蒸汽压力创纪录的达到了1兆帕!

  在锅炉底部装有一个平放的汽缸,机车上有两对动轮,由齿轮传动,轴列式为0-2-0。

  这机车上还装了一个大飞轮,借助于它的旋转惯性动力,可以保持汽缸活塞能顺利地进行往复运动。

  机车重八吨,时速30公里,能牵引100吨货物,,或是十节车厢,可乘500名旅客。

  这种机车结构简单的要命,又好维护和修理。对于机车司机来说,只要能看懂压力表,知道什么时候要加煤,还会使用手闸刹车或减速就行了!

  这种机车很安全,同样带有自动过气保护-------就是故意想让锅炉压力过气都做不到,它会自动排压。

  关于轨距的问题,王德发采用的是1435毫米的标准轨距。

  原因很简单,以后万一有特别需要,还可以让马拉车上轨

  对王德发主家来说,铁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qu7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