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726章 推恩_乱明者皇太子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推恩自古有之!

  始于西汉主父偃之策,被汉武帝采用之后,成为了弱化诸侯王的最佳阳谋!

  在汉武帝的推恩令下,原本强大的诸侯国被细分成了数个或数十个侯国。

  这样的小侯国没有了之前诸侯国的强大,自然而然的也就威胁不到中央的集权统治,所以,自汉武之后,汉室宗亲的日子就开始每况愈下,成了王小二过年——一年不如一年。

  到了东汉末年,著名的汉室宗亲,三国创业者刘备就混成了织席贩履之辈,成了诸侯之间的笑柄。

  当然,笑归笑,谁也没有看扁刘备的出身。毕竟,在那个已经稳定了四百年的时代了,贵族已然已经成了社会主流相互认可的先决条件。

  若是出身不是名门望族的人,在那个时代想要出头,绝对是千难万难的。

  即便是以唯才是举著称的曹老板最后也不得不妥协于士族大家,在他新兴的曹魏集团里来自世家大族的官员不在少数。

  像荀彧,程昱,司马懿等重臣谋士无一例外都是当时的世家子弟,如果不用他们的话,偌大的北方曹老板还真难凭一己之力镇压的。

  毕竟,这些世家大族垄断了资源又垄断了教育,使得很多贫苦之士根本就没有学习机会,失去了学习机会的人就算是天纵奇才,智商超绝,到了一定的年纪之后也照样泯然众人,没有出头之日。

  所以,门阀士族的兴起自汉以后就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,皇帝在他们眼中也不过只是一个名头比较响亮的暴发户而已,真正的贵族还得是他们这帮人。

  虽然,到了隋唐以后,皇帝为了打压门阀,设计出了科举制度。

  但科举制度的核心还是看出身的。

  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,一个贫苦家庭想要供养起一位脱产的读书人那简直就是千难万难的,而且,还不一定有结果。

  因为,在古代读书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。笔墨纸砚的支出比柴米油盐都要恐怖。

  更不遑要拜名师,读名作,博览群书,结交士人等读书人必备的学习方式和社交来往了。

  穷人根本就玩不起这些!

  所以,即便是隋唐开创出来的科举制度,其实也没有在真正意义上阻拦那些世家大族对政治和知识的垄断。

  反而还创造出了一个比门阀势力更加恐怖的士族势力!

  士族盘根错节,横亘在社会的方方面面,他们利用血缘,师承,门派,科举等五花八门的交际方式连成一片,彻底的垄断了底层百姓上升的渠道。

  使得整个社会架构陷入死寂一般的沉静之中。

  虽然,这种沉静从一定程度上也给了封建王朝一定的稳定统治时间,但是这其中积压出来的问题,却也是无比恐怖的。

  土地和资源被这些士族们兼并到了一定地步时,无法过活的底层百姓就会发出碎天裂地的呐喊!

  等这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qu7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