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十章_永安调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我见他如此,不禁有些担心,道:“郡王年纪尚幼,若说了什么不妥的传入皇上耳中,岂不是麻烦?”李成器摇头,笑道:“且听听他能说些什么,若有不妥再拦下。”

  我点点头,细听亭中辩言。因我三人皆是身着便服,那几个学子并未看出李隆基的身份,见个半大的孩子忽然出声,都有惊诧,却带着趣意地看着他。待听他说了数句,均认真起来,竟与他从军政到商农,无一不论。

  李成器始终立在树侧看他,眸中带着淡淡的笑意。

  “论地势,洛阳北通幽燕,西接秦陇,东达海岱,南至江淮,确可居中而摄天下;论军政,洛阳确可控以三河,固以四塞,”李隆基遥一拱手,道,“是以皇上才如此看重洛阳,但长安自西周起便为都城,历经十二朝,早已为天下民心之所向,绝非远超一疆一土,唯有长安为中,才能真正安天下民心,昭四海同心朝觐!”

  少年英气勃发,竟如阴日一道明媚阳光,晃了人眼。

  众学子哑然看他,竟一时都没了声音。

  此时,亭外围听的众人忽然都悄然让出条路,恭敬行礼。一位老者走到亭边,抚须浅笑,道:“这位小公子的话,竟极像数年前的一个人,也是同样年少不羁,同样见解独到。”

  我见众人对他行礼,约莫猜到必是位德高望重的先生。

  李隆基抬袖道:“让老先生见笑了,不知先生口中所说的是何人?”他一板一眼的行礼,倒像个学堂上极受先生宠爱的少年。

  那老先生,道:“是永安郡王,当年他也不过小公子这般年纪,话倒说得不多,却一针见血,”他顿了一顿,遥想当年话,不禁笑叹道:“长安,天下之‘长治久安’。”

  众人听到永安郡王的名字,均是低声议论着,无不敬叹。

  我亦是心底回味着简短的话,拆开两字,即可辩胜不败。正如李隆基所说,所谓国都早已越过了一疆一土的意义,于亿兆黎民心中,单凭‘长治久安’四字便已足够。

  李隆基忽而一笑,向着我们这处使了个眼色,才装模作样道:“素闻永安郡王之名,果然一针见血,比我这长篇大论的省了不少口舌。”

  老者,道:“不知小公子可否与我走走,闲话几句?”

  众人又是哗然,我虽不知这老者身份,但见众人反应已替李隆基欢喜。不过八岁孩子,先辩胜众儒,又在隐瞒身份时得国子监先生欣赏……

  李隆基亦是面带喜色,忙道:“学生却之不恭,”他侧头对李成器,道,“大哥,你们先逛着,稍后我再来寻。”见李成器颔首后,他立刻走下亭子恭恭敬敬地行了个学生礼,随着那老者走了。

  待众人散尽,李成器才看我,道:“崇文阁这个时辰正是闭楼时,可想去看看?”

  我点头,道:“常听人说崇文阁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qu7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